时间:2023-11-19 13:27 来源:未知 阅读次数:846
一、北京有湖放生吗 1、松山战役是抗日历史上打得很惨烈的一个战役。当时日军除一名炮兵木下昌已逃命外,1260多名日军全部被我中国远征军就地消灭,我军牺牲官兵9860多人,此战被日本人称为“玉碎战役”…… 2、每每提起都或是流泪或是跪拜,心情复杂。松山战役开始,一个中国远征军士兵奉连长命令,将三位牺牲战友运送掩埋。士兵将尸体拉到后方,军需官指示士兵将尸体临时掩埋,待战后觅墓地集体埋葬。士兵掩埋战友,绘掩埋位置草图交给军需官就返归部队,战役结束随部队到了内地,后转往台湾。老兵重游松山,凭吊埋葬英烈墓园已是40年之后的80年代。但三位阵亡兄弟并没有迁葬这里,军需官把那张草图遗失了。深感对不起死难的弟兄,也没完成长官交给的任务,老兵凭记忆开始寻找临时埋葬点,要使三位弟兄返回建制。墓园阵亡将士按部队建制序列安葬。当年没找到。第二年继续找,终于找到了埋葬位置。开始挖掘时下着淫雨,一对当地的中年夫妇路过,了解原委后,帮助一块挖掘。但什么都没有发现,只是看到部分土壤颜色呈褐色,老兵深感疑惑。这对夫妇的先生解释:云南是红土地,酸性很大,赤身掩埋20年以上尸骨已经化了。老兵在中年夫妇协助下将埋葬三位弟兄的一包红土捧送到墓园,了却心愿。第三年,老兵又返回,给三位弟兄立墓碑,顺便拜访感谢帮助过他的那对中年夫妇。在这一年里,多年不育的那对夫妇一胎三胞,生了三个儿子。老兵得知老泪纵横,自语:对不起弟兄们呐,让你们委屈了,四十年之后才找你们来…… 3、三清阁,位于太华山南面的罗汉山。由北向南眺望,山形外廓酷似大肚弥勒,故名罗汉山。罗汉山悬崖峭壁,与南面挂榜山千仞削壁相连,山麓下即浩渺滇池。三清阁九层云南西山悬空寺十一阁道观建筑群,层叠嵌缀于悬崖绝壁之上,成“悬空寺”险境。 4、元代,统治云南的梁王由罗汉山麓筑“千步崖”石磴上山,开辟罗汉山南崖之避暑宫。过去一度认为今之三清阁即元梁王避暑宫,实际梁王避暑宫在三清阁、龙门下层更南,临挂榜山边缘。1999年9月,我根据徐霞客《游太华山记》等历史资料记载,在西山办公室的协助下,拨开齐人深的杂草,寻找到罗汉山南庵诸殿及梁王避暑宫遗址。 5、胡本《南诏野史》载,元至正二十七年(1367年)四月,梁王贴木儿不花生日,群臣称贺,宴于昆明池上梁王避暑宫。有《梁王生辰宴昆明池上献诗》: 6、贤君添算宴嘉宾,幄殿先施巨海滨。 7、万里晴天开锦绣,一川芳草踏麒麟。 8、笙歌暖送金杯酒,铠仗宽围玉佩人。 9、醉饱百官咸稽首,愿王高寿过千春。 10、梁王贴木儿至正二十七年生辰宴时,避暑宫即已“幄殿先施巨海滨”,由此可见,梁王避暑宫兴建的年代,不晚于贴木儿不花为梁王时期。就在庆生辰宴这年,贴木儿不花薨,宗室把匝剌瓦尔密继为梁王,改元“宣光”,称制,封拜官属,恢复科举。巴匝剌瓦尔密系云南末代梁王。明洪武年间,日本谪滇诗僧机先有《梁王阁》诗: 二、长春哪里放生动物 1、碧鸡飞去已千秋,闻说梁王昔此游。 2、洞口桃花迎凤辇,崖前官柳系龙舟。 3、青山有恨人何在,白日无情水自流。 4、岂识当时歌舞地,寒烟漠漠锁荒邱。 5、明嘉靖年间,杨慎之《滇海曲》亦描绘梁王阁: 6、梁王阁榭水中央,乌鸦双星带五潢。 7、跨海虹桥三十里,广寒宫殿夜飘香。 8、明、清时期,史志、游记、诗词均有关于梁王避暑宫的记载。明末徐霞客《游太华山记》考察记录较为详尽: 9、“返下朝天桥,谒罗汉正殿,殿后崖高百仞。崖南转折间,泉一方渟崖麓,乃朝天桥迸缝而下者,曰勺冷泉。南逾泉,即东南折,其上崖更崇列,中止潆坪一缕若腰带,下悉僓阪崩崖,直插海底。坪间梵宇仙宫,雷神庙、三佛殿、寿福殿、关帝殿、张仙祠、真武宫,次第连缀。真武宫之上,崖愈杰竦,昔梁王避暑于此,又名避暑台,为南庵尽处,上即穴石小楼也。更南则庵尽而崖不尽,穹壁覆云,重崖拓而更合……” 10、罗汉寺遗址,在今三清阁门前悬崖之下。明·施昱《重修罗汉山妙定寺碑记》记载,罗汉寺原名“妙定寺”。又称“海涯寺”,建成于明弘治九年(1496年),“峭壁半空悬石如罗汉状,是以滇人名曰罗汉寺。”至明正德、嘉靖年间(1506年~1566年),形成三清阁南北庵建筑群。 ![]() 参考资料
标签: |